2020年的在家办公桌面
目录
过去一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在家办公,添置、更新了一些设备。发现桌面看上去还有些像模像样,感觉可以记录一下。
- 显示器:Dell U2417HWi, ST2420L
- 扩展坞:Ikling USB C Hub
- 笔记本电脑支架:Rain Design mStand (Space Gray)
- 台灯:Mingkeda LED Desk Lamp
- 键盘:Apple Magic Keyboard with Numeric Keypad (Space Gray)
- 鼠标:Logitech MX Master 2S Wireless Mouse
- 摄像头:Razer Kiyo Streaming Webcam
- 耳麦:Apple EarPods
- 升降桌:IKEA SKARSTA (47.25×27.5")
显示器 #
之所以摆了两台显示器主要是因为家里刚好有这么两台显示器。分别是戴尔的 U2417HWi(2017款)与 ST2420L(2010款)。都是24英寸。由于桌面空间的限制,我就把其中一台能旋转的显示屏竖过来摆放。
戴尔新型号的显示器(好像从2019款开始)支持 USB-C 接口。好处是可以用一根 USB-C 线连接电脑和显示器,同时实现投影和充电。这样整个桌面就只有显示器需要外接电源了(Miki 有一个,效果很不错)。不过有个小问题。处于休眠状态的电脑其实会时不时地悄悄醒来(比如查收邮件),导致显示器也随之被唤醒然后亮一下屏幕。
如果使用 MacBook,并且想用一个 USB-C 接口连接两台显示器,需要一个能够支持这种操作的拓展坞。一般来说100刀以上的扩展坞大概率是支持的,比如苹果官方网店上的这款 CalDigit TS3 Plus Dock 或者 CalDigit Thunderbolt 3 Mini Dock(不过没有亲测过)。我用了两个便宜的扩展坞分别连接两台显示器。不方便的地方就是每次都要拔插两个 USB-C 插头,心理阻力比较大,导致很少把笔记本电脑单独拿出来使用。
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,一个老员工告诉我显示器要尽量摆高,这样可以让自己平视屏幕从而放松颈椎。我深以为然。单位的显示器有机械臂支撑可以调整到很高的位置。在家里就只能在下面垫东西了。我舍不得用书本,觉得有时会拿出来看的(然而并没有)。于是每年在 Costco 买的月饼的铁盒就派上了用场(家里的月饼盒越积越多。除了垫显示器,还用来装各种说明书和零散小物件)。
笔记本电脑充当了第三个屏幕。同样为了放松颈椎,也推荐给笔记本电脑加个支架。毕竟屏幕大小比不上显示器,我一般也就用来呈现邮件和日程表,支架的好处反而更体现在架空电脑从而腾出额外一些桌面空间。比较流行的笔记本电脑支架有 Rain Design mStand 和 Twelve South Curve。两者价格差不多,主要区别是前者全钢板(表面有一个小雨滴形状的镂空,形如其品牌 rain design),而后者中空。有意思的是,前者宣传钢板有利于金属传导散热,后者则强调中空有利于空气流通散热。我选择了前者,因为觉得它还可以适合放本书阅读。
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显示器本身是个光源,但在黑暗的环境里还是得有其他光源的衬托才能看得舒服。于是加了一个台灯(由于显示器都架得比较高,这个台灯同时也作为一个高度适中的摄像头支架)。后来发现显示器辅助光源是个普遍需求,由此还诞生了专业的解决方案,也就是近些年很受欢迎的 BenQ ScreenBar(Miki 有一个,效果很不错)。ScreenBar 比台灯更胜一筹的是可以挂在显示器上(不过角度不巧的话也会同时照亮屏幕上的灰尘),不占用桌面空间,并且通过 USB 供电可以节省一个电源接口(如果使用显示器的 USB,可以将显示器设置为即使休眠也让 USB 持续供电)。
键盘 #
现在用的是苹果的 Magic Keyboard(包含了 numeric keypad 的版本——这样能够方便地使用方向键和翻页键)。主要就是好看,当然手感也不错。黑色(准确说是天空灰 (Space Gray))版本配备了一根黑色的 lightning 充电线,据说是苹果产品中唯一的一款黑色 lightning 线。据说有人特意为此买了这款黑色的键盘。
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把键盘和鼠标都换成了无线的,然后就回不去了——桌面确实清爽多了。为了逃避偶尔充电的麻烦,我还尝试了太阳能键盘。只要有自然光、灯光(或者屏幕光?)就能工作。本以为找到了永动机,后来才发现还是受限于里面蓄电池的充放电次数(太阳能面板只负责发电,还需要蓄电池来存储电能)。2012年12月买了罗技的 K750 太阳能键盘,一直用到2018年10月的某一天突然发现不好使了,才意识到原来还需要更换蓄电池。蓄电池用的是一枚可充电的纽扣电池,价格也比普通纽扣电池贵。
鼠标 #
我最纠结的就是鼠标了,用久了手腕总是酸痛,也尝试了各种办法。一种思路是选择体积小、重量轻的鼠标,以期减轻手腕的负担。这对于无线鼠标比较难,因为电池的重量就摆在那。我尝试过罗技的 M705 Marathon(从名字上看就是能像跑马拉松一样持久续航),只装一半的(即一节)五号(AA)电池也能工作。后来发现锂电池似乎比镍氢电池轻些,就又尝试了小巧的罗技 MX Anywhere 2。无奈效果都不理想。每当右手手腕酸痛的时候,我就换左手。用左手食指点击鼠标左键的时候,手腕需要向外稍微翻转,反而不那么酸痛了。曾经一度我就一直这样用左手操作鼠标。每次有同事看到,都问我是不是左撇子。我说不是,我只是想借此机会开发一下我的右脑。
罗技的 MX 系列鼠标包含了 Anywhere 和 Master 两种型号。后者更大,功能更多。但遵循着小而轻的思路,我一直忽略了它。后来有一次单位给配鼠标,推荐了 MX Master 2S。我想既然可以报销,要不就体验一下贵的。没想到这一试就解决了长久以来的纠结。原来之前的思路是错的。造成手腕酸痛的并不是鼠标的体积或重量,而是握持鼠标的姿势。MX Master 的造型看上去比较扭曲,但实现了舒适的握持姿势(回想起来,我用左手操作鼠标也是异曲同工,只是当时还不自知)。
沿着这个思路更进一步,罗技的 MX 系列鼠标其实还包含了一款人体工程学鼠标 MX Vertical。鼠标如其名,真的就是竖着手腕握持鼠标(Miki 有一个,效果很不错)。美中不足的是不具备 Anywhere 和 Master 型号的疾速滚轮(可一秒钟滚动多至1000行)。
摄像头 #
笔记本电脑放在显示器左侧,使用其自带的摄像头就不方便正身出现在视频会议中了。决定还是添置一个外接摄像头。
选购摄像头时无意间发现了雷蛇(Razer)的这款 Kiyo Streaming Webcam。雷蛇是专门做游戏外设的厂商,推出摄像头(还有麦克风)也是紧跟游戏主播的热潮。比较亮眼是其自带补光灯。虽然在家里我基本上没有开启过补光灯(会比较刺眼,同时家里光源也充足),但觉得它因此高出了一截,如果外出使用也可以不受光源不足的影响了。这款摄像头通过 USB 连接电脑。值得一提的是,USB 连接线采用的是尼龙编织材质,质感让其又高出了一截。如果外出携带,摄像头可以折叠成一个圆柱体,装在专门的 Kiyo Carrying Case 里就像一个小保温杯。
耳麦 #
虽说在无线耳机大行其道的今天,我使用有线耳机似乎有些落伍,但也确实方便,不用忍受无线耳机每次连通时的刺耳提示音(好像还无法调节这种提示音的音量)。反正开会的时候都要正襟危坐在摄像头前,并不太受有线耳机的束缚。我觉得最好用的有线耳机还是苹果手机自带的 EarPods(一直不知道它还有个正经名字),耳麦一体,控制按钮顺手。可惜苹果从 iPhone X 开始就不再附送了。
升降桌 #
为了鼓励自己不要久坐,在家里也配备了升降桌。同时为了不增加新的电源插头,选择了手动升降桌(使用手法类似于手摇式收音机)。好处是桌子升降时基本没有电动版的噪音,停电了也可以升降(不过停电了也就没有网络了)。当初刚搬到这里时,在宜家采购家具的同时选购了升降桌。桌面有两种尺寸:47.25×27.5英寸(即120×70厘米)和63×31.5英寸(即160×80厘米)。我和 Miki 各买了一张小尺寸的版本。
事实证明使用手动升降桌基本就懒得升降了。Miki 的桌子好像在适配好椅子的高度之后(这其实也是升降桌的好处之一)就没再调整过。我仍然坚持着时不时站立办公。那么与其频繁升降桌子,不如升降自己似乎更方便些?于是我添加了一把高椅子,然后把桌子固定到站立的高度。这样想坐的时候就坐到高椅子上,想站的时候就把高椅子挪开。
打印机 #
我比较喜欢无纸化。不过有时还是需要打印一些申请表,或者扫描信件存档。家里有台打印、扫描一体机还是比较方便的。早些时候买了这台兄弟牌 MFC-L2700DW 黑白激光打印机,支持双面打印,批量扫描(但似乎只支持单面扫描,也可能是我的打开方式不对)。曾几何时激光打印机还是一个高端词汇(相对于喷墨打印机),不知何时开始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了。其实激光打印机更适合家庭这种打印不频繁的场景,因为长期闲置也无妨(喷墨打印机长期不用则会导致喷头堵塞)。
官方的墨盒(Toner Cartridge)有两种型号:TN630 Standard Yield(可打印1200张纸),以及 TN660 High Yield(可打印2600张纸)。配合 Staples 不时推出的“一美分打印纸”活动(需要 rebate),够用好多年。自从2017年感恩节买了这台打印机,墨盒的消耗大部分都用在了申请绿卡的征程中。直到去年准备绿卡面试时,在打印面试材料的中途用完了其最初自带的墨盒。